承德外八廟景點兒電話 -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
導讀:承德外八廟景點兒電話 -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 1.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 2.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高清 3. 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圖片 4. 承德外八廟旅游攻略 5. 承德外八廟圖片大全 6. 承德外八廟是哪八廟 7.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最新 8. 承德外八廟游覽攻略 9. 承德外八廟都是什么廟游覽圖 10.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片大全
1.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
是岱廟。
岱廟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岳廟”。
始建于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岱廟的主體建筑是天貺殿,為東岳大帝的神宮。廟內(nèi)存有秦朝李斯篆書的泰山刻石。
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并稱中國四大古建筑群。
2.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高清
許多人都知道在承德避暑山莊外有宏偉壯麗、風格各異的八座寺廟,稱外八廟。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環(huán)繞在紫禁城外也有八座寺廟,被稱為紫禁城外八廟。它們是普度寺、宣仁廟、凝和廟、萬壽興隆寺、昭顯廟、靜默寺、福佑寺和真武廟。前三座在南北池子大街,其他五座在南北長街。
萬壽興隆寺、昭顯廟、靜默寺都在北長街路西。真武廟在南長街西北角。
進北長街北口不遠,路西39號有一座不大的廟門,石門額上刻著“萬壽興隆寺”。萬壽興隆寺在明代是兵仗局。明代有幾位皇帝喜歡舞刀弄槍,荒唐的明武宗最甚,嘉靖皇帝也有此好,因而常御駕親臨兵仗局,觀看兵器制作和操練。
后來在主管兵仗局的太監(jiān)張維慫恿下,挑選了數(shù)千精壯太監(jiān),天不亮就進入皇宮為皇帝操練,一時殺聲震天,引起了諸大臣的不安,多次進言勸阻,才結(jié)束了這場由兵仗局引發(fā)的鬧劇。清康熙年間幾度重修,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奉敕改為萬壽興隆寺。今臨街山門所嵌“萬壽興隆寺”石額,仍為當年康熙御筆。幾次重修中,寺院規(guī)模不斷擴大,成為一座有東向殿二進、南向殿四進,加之各殿的配殿,共有房舍200余間的大型寺廟。清中期后,一些太監(jiān)年老體衰,無力侍奉宮廷,又無兒無女無家可歸,便集中在萬壽興隆寺居住養(yǎng)老,這里一度被稱為太監(jiān)寺。太監(jiān)們還成立了自養(yǎng)組織“養(yǎng)老義會”,年輕時即將自己的積蓄投入寺廟,以備年老之需。寺中有乾隆年間的“萬壽興隆寺養(yǎng)老會碑記”、“養(yǎng)老義會題名碑”多方,記錄了養(yǎng)老義會的活動。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清朝的一些老年太監(jiān)仍在這里居住,由政府供養(yǎng)。其中一些有學識的老太監(jiān)還寫了一些有史料價值的清宮密聞軼事。現(xiàn)在,萬壽興隆寺已成為民居,但原建筑格局尚存。順著北長街路西再往南走,71號是昭顯廟。此廟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以祀雷神,因而俗稱雷神廟。
明代紫禁城遭受14次雷擊,許多宮殿因雷擊起火而被毀。明代及清初順治、康熙年間,祭祀云雨風雷四神均在天壇祈年殿。雍正年間雷擊頻發(fā)于內(nèi)城,皇帝下昭在紫禁城附近擇地修建雷神廟,以防不測。工部和禮部認為京城雷電多發(fā)自西北方向,而位于宮廷西北的北長街又系京城之龍脈,龍生水而水克火,故啟奏皇帝在北長街修建雷神廟,皇帝準奏,很快建成昭顯廟。
民國時,北京教育協(xié)會在廟中辦公。當時年輕的老舍曾在教育協(xié)會中任職,就在后罩房中辦公。在他后來創(chuàng)作的《徽神》等作品中,不乏昭顯廟的影子。1925年3月曾在廟中召開“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1937年,在此成立北京市教育協(xié)會附屬小學,后改名北長街小學至今。原廟的后殿及影壁今仍在。影壁長22米,高3.5米,厚約2米,極有氣勢。
出昭顯廟再往南走不遠,81號是靜默寺。靜默寺始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關(guān)帝廟。廟內(nèi)有明崇禎元年所立關(guān)帝廟碑,據(jù)說大殿內(nèi)曾供關(guān)公的青龍偃月刀。三國關(guān)羽從魏晉到盛唐,名聲并不大,但至宋以后名聲日益顯赫。后來與文圣人孔夫子齊名,被稱為武圣人關(guān)帝。全國關(guān)帝廟不計其數(shù),僅北京就有數(shù)百座。? ?宮旁的這座應是較大的關(guān)帝廟。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賜名靜默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又重修,并立有碑記。寺坐西朝東,面向紫禁城。因離皇宮很近,清代常有覲見皇帝的大臣在此留宿。同治與光緒的帝師翁同龢在他的日記中就多次記有“晚入城、住靜默寺”、“早間出城后,由館到靜默寺”的記載。如今,這里已是民居,山門是北長街居委會所在地。真武廟在南長街西北角,明代時是御用監(jiān)衙署,清代改為道觀,名真武廟。元世祖忽必烈鐘愛的大酒甕瀆山大玉海不知何時流落于此。一度作為腌菜大缸使用,清乾隆年間才被發(fā)現(xiàn)并移至團城。后此廟改稱玉缽庵。這個故事在團城一文中已詳述。
3. 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圖片
承德南站是高鐵站,是近幾年新建的高鐵站,南站附近只有春天到崔梨溝看看梨花,其它好像沒有什么景點。承德大部分景點都在東,北方向。外八廟,磬錘峰,避暑山莊在市區(qū)之內(nèi)。所以要的承德旅游就直接坐車的市區(qū)后,景點比較多。坐車到各個景點也比較方便。
4. 承德外八廟旅游攻略
從康熙五十年(1711)開始到道光八年(1828),清廷在今承德市區(qū)及灤河鎮(zhèn)一帶敕建寺廟43座。其中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有30座,避暑山莊內(nèi)有16座:珠源寺、梅檀林、匯萬總春之廟、水月奄、碧峰寺、鷲云寺、斗姥閣、廣元宮、永佑寺、同福寺、仙苑昭靈(山神廟)、法林寺、靈澤龍王法、西峪龍王廟、涌翠巖、上帝閣。
山莊西部(今灤河鎮(zhèn))兩座:穹覽寺、琳霄觀。山莊東北部12座:溥仁寺、溥善寺、普寧寺、普佑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殊像寺、羅漢堂、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其中,羅漢堂、廣安寺、普樂寺三個廟,朝廷“向未安設喇嘛”,由內(nèi)務府管理。
而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9座廟設8個管理機構(gòu)(普佑寺附屬于普寧寺)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并逐月按人數(shù)由理藩院發(fā)放餉銀,清正史文獻將這9座寺廟稱“外廟”,后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
5. 承德外八廟圖片大全
承德避暑山莊門票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相同:聯(lián)票價格為260元/張(含避暑山莊景區(qū)、布達拉·行宮景區(qū)、普寧寺景區(qū)、磬錘峰景區(qū)), 聯(lián)票較四景區(qū)全價優(yōu)惠80元,四聯(lián)票三日內(nèi)有效,每個景區(qū)只可入園一次。
承德避暑山莊門票:一免票:70周歲(含)以上老人憑身份證原件免票;二優(yōu)惠:60周歲(含)至69周歲(含)老年人憑身份證原件享受半價優(yōu)惠票;
教師沒有優(yōu)惠需要帶身份證原件購票即可。
6. 承德外八廟是哪八廟
頤和園四個大部洲分別是------北俱盧洲、南瞻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賀洲,依次為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圓形。這四種不同的形狀,又對應著佛家稱為“四大”的地(方形)、火(三角形)、風(半月形)、水(圓形)。四大部洲正是這種宇宙世界的現(xiàn)實形象。
頤和園四大部洲位于后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筑群,居中為漢式建筑香巖宗印之閣,內(nèi)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huán)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臺殿、月臺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
7.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最新
僧冠峰、外八廟、魁星樓、龍泉公園、、、、
8. 承德外八廟游覽攻略
1、承德避暑山莊風景名勝區(qū)
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AAAAA級旅? ??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2、普寧寺
普寧寺始建于清朝乾隆時期的一座漢藏結(jié)合寺廟。普寧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通高27.21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
3、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北,獅子溝南側(cè),占地22萬平方米,為承德外八廟中規(guī)模最宏大者
4、須彌福壽之廟
須彌福壽之廟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南坡,普陀宗乘之廟以東。此廟又稱“班禪行宮”。
9. 承德外八廟都是什么廟游覽圖
許多人都知道在承德避暑山莊外有宏偉壯麗、風格各異的八座寺廟,稱外八廟。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環(huán)繞在紫禁城外也有八座寺廟,被稱為紫禁城外八廟。它們是普度寺、宣仁廟、凝和廟、萬壽興隆寺、昭顯廟、靜默寺、福佑寺和真武廟。前三座在南北池子大街,其他五座在南北長街。
萬壽興隆寺、昭顯廟、靜默寺都在北長街路西。真武廟在南長街西北角。
進北長街北口不遠,路西39號有一座不大的廟門,石門額上刻著“萬壽興隆寺”。萬壽興隆寺在明代是兵仗局。明代有幾位皇帝喜歡舞刀弄槍,荒唐的明武宗最甚,嘉靖皇帝也有此好,因而常御駕親臨兵仗局,觀看兵器制作和操練。
后來在主管兵仗局的太監(jiān)張維慫恿下,挑選了數(shù)千精壯太監(jiān),天不亮就進入皇宮為皇帝操練,一時殺聲震天,引起了諸大臣的不安,多次進言勸阻,才結(jié)束了這場由兵仗局引發(fā)的鬧劇。清康熙年間幾度重修,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奉敕改為萬壽興隆寺。今臨街山門所嵌“萬壽興隆寺”石額,仍為當年康熙御筆。幾次重修中,寺院規(guī)模不斷擴大,成為一座有東向殿二進、南向殿四進,加之各殿的配殿,共有房舍200余間的大型寺廟。清中期后,一些太監(jiān)年老體衰,無力侍奉宮廷,又無兒無女無家可歸,便集中在萬壽興隆寺居住養(yǎng)老,這里一度被稱為太監(jiān)寺。太監(jiān)們還成立了自養(yǎng)組織“養(yǎng)老義會”,年輕時即將自己的積蓄投入寺廟,以備年老之需。寺中有乾隆年間的“萬壽興隆寺養(yǎng)老會碑記”、“養(yǎng)老義會題名碑”多方,記錄了養(yǎng)老義會的活動。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清朝的一些老年太監(jiān)仍在這里居住,由政府供養(yǎng)。其中一些有學識的老太監(jiān)還寫了一些有史料價值的清宮密聞軼事。現(xiàn)在,萬壽興隆寺已成為民居,但原建筑格局尚存。順著北長街路西再往南走,71號是昭顯廟。此廟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以祀雷神,因而俗稱雷神廟。
明代紫禁城遭受14次雷擊,許多宮殿因雷擊起火而被毀。明代及清初順治、康熙年間,祭祀云雨風雷四神均在天壇祈年殿。雍正年間雷擊頻發(fā)于內(nèi)城,皇帝下昭在紫禁城附近擇地修建雷神廟,以防不測。工部和禮部認為京城雷電多發(fā)自西北方向,而位于宮廷西北的北長街又系京城之龍脈,龍生水而水克火,故啟奏皇帝在北長街修建雷神廟,皇帝準奏,很快建成昭顯廟。
民國時,北京教育協(xié)會在廟中辦公。當時年輕的老舍曾在教育協(xié)會中任職,就在后罩房中辦公。在他后來創(chuàng)作的《徽神》等作品中,不乏昭顯廟的影子。1925年3月曾在廟中召開“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1937年,在此成立北京市教育協(xié)會附屬小學,后改名北長街小學至今。原廟的后殿及影壁今仍在。影壁長22米,高3.5米,厚約2米,極有氣勢。
出昭顯廟再往南走不遠,81號是靜默寺。靜默寺始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為關(guān)帝廟。廟內(nèi)有明崇禎元年所立關(guān)帝廟碑,據(jù)說大殿內(nèi)曾供關(guān)公的青龍偃月刀。三國關(guān)羽從魏晉到盛唐,名聲并不大,但? ??宋以后名聲日益顯赫。后來與文圣人孔夫子齊名,被稱為武圣人關(guān)帝。全國關(guān)帝廟不計其數(shù),僅北京就有數(shù)百座。皇宮旁的這座應是較大的關(guān)帝廟。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賜名靜默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又重修,并立有碑記。寺坐西朝東,面向紫禁城。因離皇宮很近,清代常有覲見皇帝的大臣在此留宿。同治與光緒的帝師翁同龢在他的日記中就多次記有“晚入城、住靜默寺”、“早間出城后,由館到靜默寺”的記載。如今,這里已是民居,山門是北長街居委會所在地。真武廟在南長街西北角,明代時是御用監(jiān)衙署,清代改為道觀,名真武廟。元世祖忽必烈鐘愛的大酒甕瀆山大玉海不知何時流落于此。一度作為腌菜大缸使用,清乾隆年間才被發(fā)現(xiàn)并移至團城。后此廟改稱玉缽庵。這個故事在團城一文中已詳述。
10. 承德外八廟游覽圖片大全
全市轄八縣三區(qū),即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隆化縣、灤平縣、平泉縣、承德縣、寬城滿族自治縣、興隆縣,雙橋區(qū)、雙灤區(qū)、 鷹手營子礦區(qū)。 2005年,承德市轄3個市轄區(qū)、5個縣、3個自治縣。 承德市 面積39519平方千米,人口369.38萬人(2008年)。 雙橋區(qū) 面積 311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郵政編碼067000。 雙灤區(qū) 面積 250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郵政編碼067100。 鷹手營子礦區(qū) 面積 148平方千米,人口 7萬人。郵政編碼067200。 承德縣 面積3990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67400。 興隆縣 面積3116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67300。 平泉縣 面積3297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067500。 灤平縣 面積3195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郵政編碼068250。 隆化縣 面積5474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郵政編碼068150。 豐寧滿族自治縣 面積874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政編碼068350。 寬城滿族自治縣 面積1933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政編碼067600。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面積9058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郵政編碼068450。
Hash:eb597cef67da015d04a68801e944fcd63def0911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