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shuō)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到底是何物?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句話(huà)大凡中國人都聽(tīng)過(guò)。不過(guò),浮屠到底是何物呢?而浮屠為何又有七級呢?
其實(shí),浮屠并不神秘,它是“塔”的別稱(chēng),如果說(shuō)“救人一命勝造七級寶塔”,那就不會(huì )這樣引起誤會(huì )了。
“塔”是梵文“窣堵波”和巴利文“塔婆”的音譯,還可讀作“兜婆”、“偷婆”、“浮圖”等,意譯為“聚”、“高顯”、“墳”、“靈廟”等。在中國,一般稱(chēng)“佛塔”,民間更多的是稱(chēng)“寶塔”。塔是用以藏遺骨、舍利、經(jīng)卷等佛門(mén)之物的場(chǎng)所。顯、密二宗對塔有不同的解釋。顯教認為,塔是揭高德的標幟,即所謂“墓標”,所以限于佛乃至有德的比丘之遺骨,可以安置在塔內。密教認為,塔是大日如來(lái)的三昧耶形,五輪塔是佛體,不是墓標,因而允許為結緣追福,建塔于一般僧俗的墓處。
建塔的材料,一般以木、磚和石頭為主。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因單數是陽(yáng)數,含有吉祥的意思。《后分涅槃經(jīng)》說(shuō):“佛告阿難,佛般涅槃荼毗既訖,一切四眾收取舍利置七寶瓶。當于拘尸那迦城內四衢道中起七寶塔,高十三層,上有相輪。”十三層的佛塔,規格極高。一般造塔,要簡(jiǎn)陋得多。《十二因緣經(jīng)》聲稱(chēng)有八種人可以造塔,但規格、層級不同:一、如來(lái),露盤(pán)八重以上,是佛塔。二、菩薩,七盤(pán)。三、緣覺(jué),六盤(pán)。四、羅漢,五盤(pán)。五、那含,四盤(pán)。六、斯陀含,三盤(pán)。七、須陀洹,二盤(pán)。八、輪王,一盤(pán)。這“露盤(pán)”或“盤(pán)”,就是“層”的意思,一盤(pán)就是一層。
我國最早造塔的,是三國時(shí)吳主孫權。據《高僧傳》的記載:“康僧會(huì )吳赤烏十年至建康,孫權令求舍利。既得之,權為造塔。晉帝過(guò)江更修飾之。此中國造塔始也。”
塔雖然起源于印度,傳入中國后,融入了華夏的建筑藝術(shù),是原本簡(jiǎn)單的浮圖顯得豐富多彩了:有的造成密檐塔,如北京的天寧寺塔、河南洛陽(yáng)的白馬寺塔、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有的造成喇嘛塔,如北京的妙應寺白塔;有的造成金剛寶座塔,如北京的大正覺(jué)寺塔、云南昆明管渡鎮五塔;有的造成樓閣式塔,如山西應縣的木塔、河北定縣的開(kāi)元寺磚塔、河南開(kāi)封的祐國寺琉璃塔,福建泉州的開(kāi)元寺雙石塔;還有許多墓塔,如河南登封的凈藏禪師塔,等等。
更多內容,關(guān)注微信公號“讀賣(mài)舊書(shū)”(dm-book)
Hash:8172b32b6eed53001d66821edfec3b0674877864
聲明:此文由 走讀梵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guān)點(diǎn),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